为切实做好耕地保护工作,坚决遏制耕地“非农化”、防止“非粮化”,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。剑阁县龙源镇积极行动,多举措扎实开展流出耕地整改恢复工作,取得显著成效。
精准摸底,明确任务。组织镇村干部对全镇耕地流出情况进行全面、精准摸底排查。详细掌握每一块流出耕地的位置、面积、用途及流转情况等信息,建立详细的耕地流出台账,并依据相关政策要求和实际情况,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恢复计划,明确各阶段任务和时间节点,将责任细化分解到村、到人,确保整改工作有序推进。
强化宣传,营造氛围。通过召开村民大会、张贴宣传标语、发放宣传手册以及利用微信群等多种形式,向群众宣传耕地流出整治相关政策,并对整治时间做出明确要求,多入户、多动员,早宣传、早沟通,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,讲明耕地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,提高群众对耕地保护工作的认识和支持度,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耕地保护的良好氛围,为整改工作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。
精准施策,提质增效。由包联干部、村两委成员、党员、村民代表组成流出耕地整改恢复行动小组,“兵”分两路,一路开展图斑核实、整改路线规划工作,一路开展协调保障工作,逐个图斑、逐个地块开展整改,确保每个图斑整改达标、到位。对发现的堵点、难点,及时向镇党委政府反馈、汇报,整改一块图斑的同时,就谋划好下一块图斑的整改措施、路线,做到“一斑一策一案”,按照“先易后难、先大后小”的原则,积极组织各方力量,提前协调人工、挖掘机、旋耕机等机械设备,提升工作效率。
截至目前,龙源镇已完成流出耕地整改恢复180余亩,占总任务量的90%,有效遏制了耕地“非农化”“非粮化”趋势,为保障全镇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。下一步,龙源镇将持续加大工作力度,巩固整改成果,建立健全耕地保护长效机制,坚决守牢耕地保护红线。(蒲方泽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