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以来,剑阁县下寺镇坚持以“党政主导、部门主责、公安主打、群众主体”构筑反诈新局面,用活用好“345”工作法,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下寺、法治下寺。
紧盯新型手段,防范电诈“传染病”。理现状,将近期辖区内频发电诈案例梳理分类,其中主要有网络刷单返利、虚假网络贷款、虚假消息诱导投资等高发电信网络诈骗犯罪,并摸清频发电诈特点及方式,炼出“火眼金睛”,切实提高辨识本领。跟时事,梳理分析2024年来在全国范围内出现的新型诈骗典型案例,其中主要有抖音双色球、“微粒贷”软件、AI换脸拟声类等新型诈骗手段,并挖掘新型电诈手段所依托的新型科技力量,加以了解学习掌握,结合新旧电诈手段提前在辖区预演,确保反诈工作有广度。
紧盯重点人群,打好电诈“预防针”。结合频发电诈案件特点,梳理分析出学生、务工人员、家庭妇女、老年人、沿街商户等五大易受骗重点人群,通过点对点“上门”的方式,进行案例分析、以案释法、现身讲法,将近期电信诈骗案件典型特点和作案方式告知重点人群,靶向传播宣传反诈内容,切实提高群众自我识骗、防骗意识,避免掉进电信网络诈骗的陷阱,全方位堵塞重点人群存在的安全隐患,进一步从源头上遏制犯罪分子的犯罪空间,确保反诈工作有精度。今年以来,我镇开展反诈宣传活动10余次,发放资料累计3200余份,有效覆盖群众6万余人。
紧盯干群结合,开好电诈“处方药”。着力做好多元防范化解电诈工作,以镇党委、政府统筹下属职能部门、派出所以及各村(社区),采取“线上+线下”联动方式,派出所监测电诈行为后,实时跟踪,线上发动镇干部及亲友通过群聊、短信、电话等方式及时通知劝阻受害人,并同步将相关信息发送至政府职能部门和基层末端,线下以村(社区)干部为首就近发动网格员和相关群众立即至现场阻止电诈资金转移,并做好劝说讲解工作,力争群众财产安全,确保反诈工作有准度。今年以来,下寺镇成功破案3起,资金有效拦截3次,共挽回群众财产金额98万余元。
(杨长冬)